國際邁阿密於二月來港進行表演賽,阿根廷球王美斯及另一名球星蘇亞雷斯未有參賽,香港政府和市民表示失望。是次表演賽是2024年首場大型盛事,獲政府旗下M品牌贊助。但因為各項原因,如合約、球員身體狀況和主辦方溝通方面,使盛事在噓聲中落幕。 

 

首先,事件顯示了政府對各方溝通不足。特首李家超賽前表明香港要大力發展盛事經濟,並投放了1600萬資助予主辦方Tatler Asia。而是次不足之處,是在於合約中要求美斯必須出場至少45分鐘,除非出現健康或安全問題以獲得M品牌贊助。球會能夠藉着健康問題漏洞,無條件之下缺賽,喪失政府投放資金的意義。合約的漏洞除了反映主辦方辦事不力,政府在角色上亦未充分發揮。根據報道,只有主辦方和國際邁阿密進行溝通,政府只能從主辦方得到資訊,並沒有和球會方有聯繫,導致合約中的細節,例如球星缺賽的賠償、出場時間、方式等未能保障雙方權益,招致各方不滿下場。雖然主辦方有責任向國際邁阿密協商,但政府亦要本着高度重視的態度,應在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派代表參與制定合約,保障旗下M品牌的資助有合理運用,並保護納稅人、主辦方和球會的權益。在各方公平公正公開的合約下,在未來盛事中說好香港故事。 

 

此外,香港政府未有按照M品牌指引撥款。由敲定美斯訪港消息傳出,M品牌資助撥款不足兩個月。但根據M品牌網頁中「大型體育活動申請指引」,涉及M品牌的資助活動,應提前至少六個月申請。申請時間之長並不是毫無原因,政府可於期間慎重審視活動細則,或與被邀請方進行初步協商,以了解活動內容合乎經濟原則和社會效益,方能充分完善配套流程。但這次活動卻是一個反面教材,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俊雄承認未審視主辦方與國際邁阿密的協議。如不依照指引破例縮短批核程序,就會導致協議細節未有時間重新審視。如日後再有同類國際性盛事,破例事件仍然持續,各方面又得不到周詳考慮而信心下降,難以想像未來再有新的大型項目投資者來港,以至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慕名而來。因此欲速則不達,期望政府可依照自身程序撥款資助,確保有足夠時間檢視細則。 

 

其次,主辦單位並沒有相關舉辦大型活動的經驗。活動主辦方Tatler Asia 是一個品牌宣傳的時尚媒體,過往只有舉辦晚宴研討會等小型活動,未有舉行大型活動的經驗。他們稱他方無法保證美斯一定會出場。但作為舉辦香港2024年最矚目的體育盛事之一的單位,卻沒有十足的信心,滿足觀眾欣賞美斯精湛的球技,令旅客以及本港市民失望,在會場內高呼「回水」。由於Tatler Asia是唯一與國際邁阿密商議的渠道,變相有更大責任保障香港利益,而不是集團收益。由此可見,政府應重新審視Tatler Asia是否一個負責舉行大型運動盛事的好選擇,並嚴選有公信力和豐富經驗的單位。 

 

第三,國際邁阿密未能履行大眾期望,即時道歉或作出聲明。賽事當日由於美斯和蘇亞雷斯均有傷勢,未能參與表演賽。但早於2024年1月29日,有報道指出在比賽時感到不適,並建議美斯休息幾天。但治療團隊本應有適切估算傷勢,判斷美斯及蘇亞雷斯於一個星期後,即2月4日,能否上場比賽。而事情的敗筆,就是在於有合理醫療評估下,沒有提早通知主辦方兩位球星是否出賽。主辦方亦可以提早向球迷宣布,以及處理退票手續,相信球迷的戾氣會大大減低。 

 

同時,美斯對盛事的積極程度亦存疑。美斯日本記者會回應香港表演賽缺陣,表示自己雖然沒有受傷,並隔日在日本參與表演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康復腳傷參與球賽,令觀眾懷疑美斯的個人誠信和對香港的重視程度,也為這場賽事添上憤慨。 

 

總括而言,以上三個單位互相推卸責任,令美斯缺賽事件不歡而散。市民固然會因為無法欣賞美斯球技而失望。香港以旅遊業發展聞名,更甚的是遠道而來的旅客對香港大型盛事感到不滿,削弱對香港的信心,遺憾損害香港國際大都會的形象。從報道中可見,香港是有能力吸引各地人民前往觀賞國際賽事。因此,政府應該扮演領導角色,帶領各方專業和單位走向國際舞台,亦同時注意後期工作,與對方保持緊密聯繫,留意合同細節,避免日後重蹈覆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撰文︰李日澄同學

新聞評述比賽—高中組優異

迦密主恩中學